{site_name}

{site_name}

🌜 搜索

台北波西米亚

电影 𝄐 0
电影类型:剧情 | 中国台湾
导演:鸿鸿|
主演:
年份:(2003)

  波西米亚原本是捷克的一个地名,波西米亚人(Bohemian)在十九世纪泛指巴黎那些像吉普赛人一般贫困却反叛的年轻艺术家与学生,后来因普契尼的同名歌剧而成为世界性的共通词汇。至今,在社会底层、在城市边缘漂泊浮荡的艺术工作者,仍然适用此一称谓。   《台北波西米亚》想要记录的,便是一群生活在台北,长年来热中剧场创作与演出的年轻人──他们有些已经不再年轻,但心态上仍然持续骚动。   他们或者失业、或者兼差、或者有一份暂时性的职业,但生活的重心永远是在剧场。只要剧场的机会一召唤,他们就奋不顾身地抛却一切,奔赴排练场。   虽然剧场的待遇微薄又朝不保夕,让他们的生活条件不可思议地俭朴与拮据,然而却不碍他们作为高度自我要求的艺术工作者──是的,他们多半自称为“剧场工作者”而非“艺术家”。他们并不觉得在作任何牺牲,甚至觉得自己比大多数人过得更快乐,然而那种默默付出、默默燃烧着的生命,才更为动人。也希望社会大众经由本片更了解艺术领域众多参与者的生态与心态。   七位主要的拍摄对象,分别在不同剧团从事导演、表演、设计、行政等工作,时而身兼数职。他们多半不是媒体或观众的焦点,然而这些取样,对于整体剧场生态来说,毋宁更具有代表性。片中出场人物达四十余人,包括七个剧团一年来排练、演出的精彩片段。希望观众了解这群不拘世俗规范的人的执着,同时也给自己的生活价值观带来反思。   看在一般人眼里,这些人在艺术上对美感的严苛要求未免陈义过高,但他们不修边幅、及不安定的状态,显示出在生活上的要求,又远远低于常人。那么,这些人必属疯狂无疑。而本片的目的,拨开了“疯子”或“傻子”的迷雾,看看他们与世人共通的爱欲悲喜。唯一不同的或许在于,他们勇于在生活压力的夹缝中,追求一点自己喜欢的东西。   导演鸿鸿活跃于剧场十余年,对这些人的生命型态十分熟悉,本片便是多年来参与和观察心得的一份报告。记录他们,也就是为台湾奇迹之一的小剧场,留一份有生活质感的纪录。不同于一般报导性影片关注小剧场的演出成就,本片关注的是这些凡夫俗子如何在严苛的生活考验下彷徨与寻找、自我提升或沉沦的历程。


上一篇 跳舞时代

下一篇 表演谈